上海楊浦區眾創空間:從“聚合”到“聚變”
早上8點半不到,坐落在楊浦區大學路上的騰訊眾創空間里,不少年輕人就已坐在電腦前,開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“大家天天都這么早來上班嗎?”記者看到這一幕,有點驚訝。25歲的創業者鄭一,創辦了一家專做兼職招聘的互聯網企業,短短一年間,團隊已從7人擴張到64人。他告訴記者:“小伙伴們都很拼,每天這么早上班,到了晚上10點多,還要催著大家下班,為了健康嘛。”騰訊眾創空間于今年初在大學路開園,如今已聚集了30多家互聯網企業。
眾創空間的“森林”已然在楊浦形成。最新統計,目前楊浦區眾創空間有46家,入駐項目1854個,入駐企業數為6022家。“森林”中,高大的“喬木”林立。楊浦區近年來引進了三毛股份、滬江網、啟迪控股、騰訊等知名企業,由這些龍頭企業構筑的眾創空間,如三毛股份打造的復客中國、滬江網推出的螞蟻創客,以及啟迪控股的啟迪之星、騰訊的騰訊眾創等,都頗具品牌特色。
楊浦區委書記諸葛宇杰表示,楊浦區全力支持各類眾創空間開展創新創業服務,讓創新要素集聚、創新平臺完善、創新企業匯聚、創新人才云集、創新文化活躍、創新服務便捷,力爭使楊浦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創新活動最活躍、創業最容易成功的區域之一。
舍得,土地換“空間”
楊浦區老廠房多,開在老廠房里的眾創空間,會有怎樣一番意趣?
記者在長陽谷創意園里的啟迪之星看到,窄窄一長溜的走廊里,鋪著暗紅色跑道,象征著“創業的跑道”; 墻壁和樓梯扶手之間,掛著一張碩大的網,只要沒有恐高癥,員工盡可以安心躺在上面,懸在半空休息,冥想創意; 二三樓間架設了一個彩色滑滑梯,不想走樓梯的可以直接滑下來……
充滿快樂元素的啟迪之星,前不久剛在長陽谷落戶,這是一家有著17年歷史的國家級孵化器,已成功孵化27家企業上市。長陽谷園區原本是中紡機舊廠房。通過拆違、整體改造后,老廠房保留下工業遺存,楊浦區與上海電氣共同出資5000萬元,規劃建成30萬平方米的長陽谷,目前一期已建成并投入運營,采用院落式布局,引進了諸多眾創空間。
像啟迪之星這樣,一批重量級眾創空間得以集聚,源于楊浦的“舍得”。舍得拿出寶貴的土地資源,不斷豐富創新創業空間載體。
在大學路、創智天地等創新創業載體的基礎上,楊浦區結合區域內老廠房較多的特點,同時抓住拆違與環境綜合整治的契機,主動與在地企業寶鋼、上海電氣和上汽等合作,促進資源共享、騰籠換鳥、轉型升級,建設眾創空間。
目前,楊浦區正重點打造創智天地、國定東路、長陽路和環上海理工創新創業四大街區。創智天地大學路創新軸、創客鄰里中心項目正在建設;國定東路開放式街區改造如火如荼開展;長陽谷引入了啟迪之星、優客工場等知名眾創空間;上海理工大學科技園集客空間于今年3月啟動,專注于為先進制造業提供專業孵化服務。
啟迪之星項目總監葉雨告訴記者,之所以選擇在楊浦打造長三角旗艦基地,是因為與楊浦的理念十分契合。“楊浦打造學城、產城、創城融合,積極為集群式創業創造條件,這與我們‘科技園區+科技實業+科技金融’三合一集群式創新的理念是一致的。”
聚合,拆圍墻資源對接
眾創空間“聚”在一起,怎樣產生“合”?
龍頭企業“家大業大”,構筑眾創空間優勢顯而易見。大學路上的騰訊眾創空間,獨棟6層小樓,有拎包辦公的工位,有成片開放式的辦公區域,也有一間間隔斷式、體現私密性的辦公場所。“每天都會收到好幾份商業計劃書,我們會請騰訊的專業人士、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評估,重點考量這項創業項目的技術含量、市場空間、發展前景和創業團隊的背景。希望依托眾創空間吸引匯集優質互聯網創業項目,扶持和培養優秀初創團隊,提供創業服務,篩選成熟項目提供融資等服務。”騰訊眾創空間運營負責人黎明告訴記者。
走進啟迪之星,一面創業導師墻非常顯眼。這家眾創空間建立了一支由50多位海內外知名投資人、企業和行業專家組成的創業者導師團。
同樣是眾創空間,同樣是孵化器,有大型也有中小型,功能各有側重。在楊浦,有創業苗圃孵化中心,如黑馬營、氪空間等孵化器,面對“0-3歲”創業者,提供“預孵化”和孵化服務;有創業服務集聚中心,已引入云享客、中國青年天使會等社會創業服務機構,形成創業微生態圈;有創業交流社群,如IC咖啡、IPO CLUB等,通過大賽、社群、路演、論壇等,進行創業文化交流。
在楊浦區科委主任王志俊看來:“大的孵化器機構,運作相對更成熟,可以有足夠實力‘放水養魚’;一些中小型孵化機構,很有特色,但抗風險能力較弱,倘若只是為創業企業提供工商注冊之類的服務,顯然是不夠的。”
拆圍墻,讓眾創空間聚合起來。楊浦區科委牽頭,于2015年11月成立楊浦區眾創空間促進會,促進會已吸收區內46家眾創空間單位會員,引導彼此之間進行信息共享,資源對接。
眾創空間促進會建了個微信群,每天“叮叮咚咚”,發布各類路演活動、專業培訓、精彩講座等信息,熱鬧不已。例如,擁有強大創業導師團隊的啟迪之星,為其他眾創空間進行培訓;在產業界社群中排位第一的“華創俱樂部”,幾乎每天都推出活動。
孵化器之間信息和資源共享,會不會帶來競爭壓力?“創業不是一家的事,資源共享,才能營造良好的創業生態。”眾創空間促進會的成員們紛紛表示。
聚變,251個團隊獲投融資
楊浦眾創空間的“森林”里,有喬木、灌木、花草蔥蘢,綠意盎然;它不只是一個物理概念,而是有溫度、有故事的所在。
早上8點,年輕的創業者們就來上班;晚上10點多,許多眾創空間里,半數以上的房間燈火通明;下了班,無論在長陽谷,還是大學路周邊,都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面條,坐車回家,十分便捷。
被創業熱情點燃的“夜貓子”們也有去處。開在大學路旁的IPO CLUB打出的招牌是“創業不打烊,24小時營業”。在這里,無論多晚,創業者們都可以隨時開啟海聊模式,不會孤獨。IPO CLUB每月組織近60場活動,如創業導師下午茶、法律公開課等,供不應求。
眾創空間里,20多歲的年輕面孔占了很大比例,他們的創業項目吸引了眾多風投的目光:有做奇奇怪怪微信表情的;有做舞蹈類社區的,名曰“跳吧”;有做“二次元”虛擬社區的,在這個地方,90后玩得熱火朝天,60后、70后大叔大媽們卻完全“不知所云”……眾創空間依托領軍企業的產業資源、服務平臺和資金紐帶,為這些活力四射、新意迭出的創業項目提供行業社交網絡、專業技術服務、資本對接服務,以及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支持。
新奇的、好玩的、嚴肅的、高精尖的……幾乎各類創業項目都能在楊浦找到落腳點。楊浦對創業項目采取專業細分模式,在專業化的眾創空間中,打通產業鏈,實現供求對接。例如智能制造行業有“復客中國”,醫療行業有“啟醫孵化器”,未來還會新增新材料創客空間,灣谷3D打印創客空間等。楊浦眾創空間還與國際接軌,全球知名的創客空間諸如Fab Lab等,已與楊浦合作,打造新概念孵化器。
楊浦眾創空間,從“聚合”到“聚變”,效應逐步顯現。2015年,楊浦區有26家眾創空間獲得投資,總額達18.03億元。其中,有20家獲得社會投資,總額達15.24億元。獲得投融資的創業團隊總數達251個。全區形成了“政府引導+市場主導+專業化運作”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,健全了政府引導基金、PE、VC、產業基金、上市等為內容的多元化融資服務體系。
所謂“十年樹木”,在諸多眾創空間、紛繁的創業項目和企業中,培育“明星”往往很難“立竿見影”。不過,楊浦區領導對此想得很明白,森林里有喬木、灌木,也有蒲公英。許多創業項目或許就像蒲公英,成熟后,隨風飄散,再選擇到其他地方生根發展,擴大規模,那也挺好。“因為,楊浦是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,是上海萬眾創新示范區。”
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、學習之用,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。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,請咨詢正穗客服。 本文來源于互聯網,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,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,請與小編聯系,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,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; 如您有優秀作品,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!http://m.vip4399.com/ 聯系方式: zhengsui888@163.com